Local cover image
Local cover image
Image from Google Jackets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 Wan qing nv xing yu jin dai zhongguo / 夏晓虹著

By: Material type: TextTextSeries: 学术史丛书Publication details: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Edition: 第1版Description: 338 pagesISBN:
  • 7301076355 | 9787301076354
Subject(s): DDC classification:
  • 544.592 XXH
Contents:
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陈平原 导言 重构晚情图景 上篇 女性社会 第一章 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 ——上海“中国女学堂”考述 第一节 利用报刊的自觉意识 第二节 中西女士的盛大聚会 第三节 中西并重的办学方针 第四节 华洋杂处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新教育与旧道德 ——以杜成淑拒缰函为例 第一节 通信订婚与文明结婚 第二节 男学生的私函与女学生的公开信 第三节 屈疆的革退与中国妇人会的分裂 第四节 “启发知识”与“保存礼教”两不相妨 第三章 晚情女报的性别观照 ——《女子世界》研究 第一节 刑物的编辑、出版与发行 第二节 作者的聚合 第三节 “女子世界”是构想 第四节 “女权”优先还是“女学”优先 第五节 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 第六节 杂志的续出 第四章 历史记忆的重构 ——晚清“男降女不降”释义 第一节 “十不从”小考 第二节 为民族殉身 第三节 “足”以有别也 第四节 雌风吹动革命潮 中篇 女性典范 第五章 晚情古典新义 ——以班昭与《女诚》为中心 第一节 “文饰政论”与“新眼读书” 第二节 史书中的班昭与《女诚》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模 第四节 男尊女卑的祸首 第五节 旧经典与新思想的离合 第六章 误译误读与正解正果 ——批茶女士与斯托夫人 第一节 《五月花》与《批茶女士传》 第二节 美国废奴先驱的形象放大 第三节 光荣属于谁 第七章 接受过程中的演绎 ——罗兰夫人在中国 第一节 罗兰夫人何人也 第二节 女杰本自东瀛来 第三节 中西合璧的启蒙角色 第四节 意蕴丰富的形象符号 第五节 化出罗兰劫后身 下篇 女性之死 第八章 晚情女学中的满汉矛盾 ——惠兴自杀事件解读 第一节 解不开的死结 第二节 “旗女亦为彼族兴学乎” 第三节 惠氏死而八旗生 第四节 江南之士夫不若河北之俳优 第五节 女杰死而学校兴 第九章 从新闻到小说 ——胡彷兰一桉探析 第一节 由新闻到桉件 第二节 名禀告实监察 第三节 以放足争兴学 第四节 变先进为中庸 第十章 绘纭身后事 ——晚清人眼中的秋瑾之死 第一节 舆论的抗争 第二节 大吏的被逐 第三节 良心的拷问 第四节 安葬的义举 第五节 告密的报应 第六节 文学的聚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Summary: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以“女性社会”、“女性之死”题名︰上篇“女性社会”期望以个桉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其中,对上海“中国女学堂”的考述锁定女子社会化教育起步期,将中西观念、中学与西学的相互激荡、冲突与调和作为讨论的重点,而该校所标举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在日后各地的办学实践中尤具启示意义。与之相呼合的是发生在北京的女学生杜成淑拒绝男学生屈疆约会信事件的考察,透过双方公开的私函与背后的妇女团体分裂的的隐情钩稽,论者有意凸显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困惑。女报的出现亦自晚清始。第三章以发刊于1904年的《女子世界》杂志为标本,清理晚情,“女界革命”倡导者的妇女论述之内涵,文本分析不仅显示出刊物主持人在廷续三年的编辑过程中思想的游移,其间男性与女性声音的同中有异更值得关注。“男降女不降”之说的晚清曾流行一时,这一话语既源于明清之际的历史记忆,也与晚清妇女论独特的现实关怀相指涉。探究其中复杂的多意旨,揭示历史资源如何转化为现代理念,是为该章的着力之处。
Star ratings
    Average rating: 0.0 (0 votes)
Holdings
Item type Current library Collection Call number Copy number Status Date due Barcode
Books Books HCUC LIBRARY - CHINESE COLLECTION Open Shelf Non-fiction 544.592 XXH (Browse shelf(Opens below)) 1 Available 65581

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陈平原
导言 重构晚情图景
上篇 女性社会
第一章 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
——上海“中国女学堂”考述
第一节 利用报刊的自觉意识
第二节 中西女士的盛大聚会
第三节 中西并重的办学方针
第四节 华洋杂处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新教育与旧道德
——以杜成淑拒缰函为例
第一节 通信订婚与文明结婚
第二节 男学生的私函与女学生的公开信
第三节 屈疆的革退与中国妇人会的分裂
第四节 “启发知识”与“保存礼教”两不相妨
第三章 晚情女报的性别观照
——《女子世界》研究
第一节 刑物的编辑、出版与发行
第二节 作者的聚合
第三节 “女子世界”是构想
第四节 “女权”优先还是“女学”优先
第五节 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
第六节 杂志的续出
第四章 历史记忆的重构
——晚清“男降女不降”释义
第一节 “十不从”小考
第二节 为民族殉身
第三节 “足”以有别也
第四节 雌风吹动革命潮
中篇 女性典范
第五章 晚情古典新义
——以班昭与《女诚》为中心
第一节 “文饰政论”与“新眼读书”
第二节 史书中的班昭与《女诚》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模
第四节 男尊女卑的祸首
第五节 旧经典与新思想的离合
第六章 误译误读与正解正果
——批茶女士与斯托夫人
第一节 《五月花》与《批茶女士传》
第二节 美国废奴先驱的形象放大
第三节 光荣属于谁
第七章 接受过程中的演绎
——罗兰夫人在中国
第一节 罗兰夫人何人也
第二节 女杰本自东瀛来
第三节 中西合璧的启蒙角色
第四节 意蕴丰富的形象符号
第五节 化出罗兰劫后身
下篇 女性之死
第八章 晚情女学中的满汉矛盾
——惠兴自杀事件解读
第一节 解不开的死结
第二节 “旗女亦为彼族兴学乎”
第三节 惠氏死而八旗生
第四节 江南之士夫不若河北之俳优
第五节 女杰死而学校兴
第九章 从新闻到小说
——胡彷兰一桉探析
第一节 由新闻到桉件
第二节 名禀告实监察
第三节 以放足争兴学
第四节 变先进为中庸
第十章 绘纭身后事
——晚清人眼中的秋瑾之死
第一节 舆论的抗争
第二节 大吏的被逐
第三节 良心的拷问
第四节 安葬的义举
第五节 告密的报应
第六节 文学的聚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以“女性社会”、“女性之死”题名︰上篇“女性社会”期望以个桉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其中,对上海“中国女学堂”的考述锁定女子社会化教育起步期,将中西观念、中学与西学的相互激荡、冲突与调和作为讨论的重点,而该校所标举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想,在日后各地的办学实践中尤具启示意义。与之相呼合的是发生在北京的女学生杜成淑拒绝男学生屈疆约会信事件的考察,透过双方公开的私函与背后的妇女团体分裂的的隐情钩稽,论者有意凸显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困惑。女报的出现亦自晚清始。第三章以发刊于1904年的《女子世界》杂志为标本,清理晚情,“女界革命”倡导者的妇女论述之内涵,文本分析不仅显示出刊物主持人在廷续三年的编辑过程中思想的游移,其间男性与女性声音的同中有异更值得关注。“男降女不降”之说的晚清曾流行一时,这一话语既源于明清之际的历史记忆,也与晚清妇女论独特的现实关怀相指涉。探究其中复杂的多意旨,揭示历史资源如何转化为现代理念,是为该章的着力之处。

There are no comments on this title.

to post a comment.

Click on an image to view it in the image viewer

Local cover image

Jalan Lim Lean Teng
11600 Penang, Malaysia

Monday - Friday
9am - 6pm

*Closed on Saturdays, Sundays, and Public Holidays

Tel: (604) 283 1088 ext. 161 (Library)

Email: hculibrary@hju.edu.my

Click here for the feedback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