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 cover image
Local cover image
Amazon cover image
Image from Amazon.com
Image from Google Jackets

蒋勋说文学 , Jiang Xun shuo wenxue : 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Cong Tang dai san wen dao xian dai wenxue / 蒋勋著

By: Material type: TextTextPublication details: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4Edition: 第1版Description: 238 pagesISBN:
  • 9787508645551
Subject(s): DDC classification:
  • 820.9 JXU
Contents:
目录 第一讲 韩愈与柳宗元 重建古文的传统 《祭十二郎文》: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送李愿归盘谷序》:隐士的生命空间 《柳子厚墓志铭》: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送孟东野序》:不平则鸣 《钴潭记》:清澹山水后的激情 《捕蛇者说》:民间的声音 第二讲 元曲与关汉卿 散曲与杂剧 《天净沙•秋思》:生命的落寞与流浪 《天净沙•秋》:岁月时序,永远如此 留白创造伟大的时刻 关汉卿:响璫璫一粒铜豌豆 《单刀会》: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窦娥冤》:感天动地的力量 第三讲 《水浒传》:小说与历史 说书人在讲故事 「定稿」之前 说唱文学的传统 生命的美学形态 不断丰富的口传文学 来自民间的叛逆 用小说讲真话 第四讲 游园惊梦 写情 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青春的渴望与闲愁 第五讲 唐寅、徐渭与张岱 唐寅:不损胸前一片天 徐渭:笔底明珠无处卖 生命的不同形状 张岱:「真气」与「深情」 文学的性情 第六讲 《红楼梦》:青春王国 文学史的期末考 此系身前身后事 「青春」是《红楼梦》的美学基础 如果有一首诗,写出了生命的结局 大观园:写实与象征之间的世界 宝玉是一个最善良的人 生命中爆发的力量 刘姥姥的「颠覆」 晚清小说的社会意识 第七讲 民国文学 重逢「海上花」 「呐喊」与「彷徨」 「边城」来的人 按住时代脉搏的文学 第八讲 台湾文学 书写最熟悉的地方 文学使人靠近
Summary: 内容简介 是蒋勋先生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韩柳文章的质朴自然,《游园惊梦》的梦幻纯真,《红楼梦》的青春与孤独,张爱玲的荒凉凄艳,沉从文的平和冲澹……千年的文学之美、诗意与情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韩愈与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重回质朴情怀,突现一代知识分子风范;元曲与关汉卿——写兴亡之感慨,写市井之人情,传达来自民间的感动;《水浒传》——来自民间的叛逆,用小说讲真话,为历史的细节留影;游园惊梦——书写青春的渴望与闲愁,寻找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唐寅•徐渭•张岱——明代文学的「伏流」,挣脱八股窠臼,书写个人的「真气」与「性情」;《红楼梦》——中国文学的「期末考」,每个人都能在这不朽的青春王国之中找到自己;民国文学——张爱玲荒凉,鲁迅热切,沉从文冲澹,传统继承与外来移植双重作用之下盛放的百花园;台湾文学——从「亚细亚的孤儿」到「原乡人」,再到「台北人」,文学联通情感,文学使人接近。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回台湾。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着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工作,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Star ratings
    Average rating: 0.0 (0 votes)
Holdings
Item type Current library Collection Call number Copy number Status Date due Barcode
Books Books HCUC LIBRARY - CHINESE COLLECTION Open Shelf Non-fiction 820.9 JXU (Browse shelf(Opens below)) 1 Available 68768

目录

第一讲 韩愈与柳宗元
重建古文的传统
《祭十二郎文》: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送李愿归盘谷序》:隐士的生命空间
《柳子厚墓志铭》: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送孟东野序》:不平则鸣
《钴潭记》:清澹山水后的激情
《捕蛇者说》:民间的声音

第二讲 元曲与关汉卿
散曲与杂剧
《天净沙•秋思》:生命的落寞与流浪
《天净沙•秋》:岁月时序,永远如此
留白创造伟大的时刻
关汉卿:响璫璫一粒铜豌豆
《单刀会》: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窦娥冤》:感天动地的力量

第三讲 《水浒传》:小说与历史
说书人在讲故事
「定稿」之前
说唱文学的传统
生命的美学形态
不断丰富的口传文学
来自民间的叛逆
用小说讲真话

第四讲 游园惊梦
写情
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青春的渴望与闲愁

第五讲 唐寅、徐渭与张岱
唐寅:不损胸前一片天
徐渭:笔底明珠无处卖
生命的不同形状
张岱:「真气」与「深情」
文学的性情

第六讲 《红楼梦》:青春王国
文学史的期末考
此系身前身后事
「青春」是《红楼梦》的美学基础
如果有一首诗,写出了生命的结局
大观园:写实与象征之间的世界
宝玉是一个最善良的人
生命中爆发的力量
刘姥姥的「颠覆」
晚清小说的社会意识

第七讲 民国文学
重逢「海上花」
「呐喊」与「彷徨」
「边城」来的人
按住时代脉搏的文学

第八讲 台湾文学
书写最熟悉的地方
文学使人靠近

内容简介

是蒋勋先生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韩柳文章的质朴自然,《游园惊梦》的梦幻纯真,《红楼梦》的青春与孤独,张爱玲的荒凉凄艳,沉从文的平和冲澹……千年的文学之美、诗意与情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韩愈与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重回质朴情怀,突现一代知识分子风范;元曲与关汉卿——写兴亡之感慨,写市井之人情,传达来自民间的感动;《水浒传》——来自民间的叛逆,用小说讲真话,为历史的细节留影;游园惊梦——书写青春的渴望与闲愁,寻找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唐寅•徐渭•张岱——明代文学的「伏流」,挣脱八股窠臼,书写个人的「真气」与「性情」;《红楼梦》——中国文学的「期末考」,每个人都能在这不朽的青春王国之中找到自己;民国文学——张爱玲荒凉,鲁迅热切,沉从文冲澹,传统继承与外来移植双重作用之下盛放的百花园;台湾文学——从「亚细亚的孤儿」到「原乡人」,再到「台北人」,文学联通情感,文学使人接近。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回台湾。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着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工作,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There are no comments on this title.

to post a comment.

Click on an image to view it in the image viewer

Local cover image

Jalan Lim Lean Teng
11600 Penang, Malaysia

Monday - Friday
9am - 6pm

*Closed on Saturdays, Sundays, and Public Holidays

Tel: (604) 283 1088 ext. 161 (Library)

Email: hculibrary@hju.edu.my

Click here for the feedback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