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3905nam a2200229Ia 4500 | ||
---|---|---|---|
003 | HCC | ||
005 | 20250127173010.0 | ||
008 | 140219s9999 xx 000 0 chi d | ||
020 | _a9787219026366 | ||
040 | _cHCC | ||
082 | _a538.5 ZJU | ||
100 | 1 | 0 | _a张君 , Zhang Jun |
245 | 0 | 0 |
_a神秘的节俗 , Shen mi de jie su / _c张君著 |
250 | _a2版 | ||
260 |
_a桂林 : _b广西人民出版社 _c2003 |
||
300 | _a220 pages ; | ||
505 | _a目录 序 第一章 导论 中国古代年节的构成与演变 1 神秘而古老的原型因子——年节的来源 2 神道与人道并重——年节的内容特征 第二章 春节——中国的大年节 1 春节的前身︰立春日祭神祈年的农事节庆 2 魏晋时期的复合型大年节 3 南北朝元旦节的习俗构成 4 隋以后节庆活动的发展 第三章 元宵——中国的灯节与舞龙节 1 上元灯节的滥觞期与形成期 2 观灯游艺与闹元宵 3 跑旱船、舞龙灯、耍狮子 4 元夕迎紫姑 5 妇女祈生育、治游与望月佔年 6 元宵食俗 第四章 春社——中国古代以祭社祈谷为主题的春季联欢节 1 春社的主题︰祭社神、祈丰年 2 节日中的恋爱、交媾巫术和劳动歌舞 3 迎接生命之神的复活 4 古代的春社狂欢 第五章 三月三——中国古代的复活节 1 三月三与“阿都尼斯”仪式 2 三月三与高(�某)女神祭 3 三月三的祈年、招福与求雨习俗 4 三月三的驱疫、祓禊与招魂续魄习俗 5 中国古代的复活节 第六章 清明——扫墓祭祖节 1 清明与蚕事 2 清明与寒食 3 清明与三月三 4 现代清明︰单纯的祭奠节和植树节 第七章 端午——龙舟竞渡节 1 端午节习俗 2 端午节的起源 3 端午节孕育于楚地,定型于南朝梁时 第八章 六月六、伏与星回节——星神崇拜节 1 六月六——神诞节 2 伏——禳毒节 3 星回节——火神节 4 火把节、伏、六月六︰过古节日的衍化 第九章 七夕——中国传统的女儿节 第十章 中元节——中国传统的“鬼节” 第十一章 中秋——脱胎于上古跳月、秋社的节日 第十二章 九九重阳节——中国传统的死亡节、升仙求寿节和酒神节 第十三章 冬至节——古代大节日 第十四章 腊八、祭社节与除夕——共同导源于秦汉冬腊的三个节日 后记 | ||
520 | _a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不仅以其悠久、丰富称着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所谓神秘,内含神奇、隐秘之意。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神秘文化。举凡三皇五帝、后妃妻妾、太监外戚、术士巫师、隐者仙人、善男信女、门帮会派、三教九流、三坟五典、秘籍禁书、异端邪说、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谶纬禁忌、怪习陋俗、相面测字、炼丹养生、佔星堪舆、武术气功,皆可包容之。 本书探索中国古代年节形成、发展、变异的规律与结构上的特点;探索每一个古代大节日是怎样从一般的岁时活动、祭祀日、农事庆典和神话传说,聚合、转型、升华成节日的等内容。与神秘文化系统的其他分支一样,中国年节之所以具有神秘的性质与色彩,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原生性解释演绎系统源于古老的东方神秘主义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原生性解释演绎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亡了,留下了许多徒具空壳的操作行为、仪式和禁忌,我们对之难以解释,于是认为它很神秘。上述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神秘文化现象本来就与神秘主义有关,它本来与神秘主义无关的部分因解释上的困惑也被视为神秘。 | ||
650 | _aFestival | ||
650 |
_a节日 _v风俗习惯 _z中国 |
||
942 |
_cBK _2ddc |
||
999 |
_c18634 _d18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