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 - BOOK AU - 绕尚宽 , Rao Shangkuang TI - 老子 , lao zi SN - 9787101052749 U1 - 121.31 RSK PY - 2006/// CY - 北京 PB - 中华书局 KW - Chinese Philosophy KW - 中国哲学 KW - 道家 KW - 老子 KW - 译文 KW - 注释 N1 - 目录 上篇 一章(论道) 二章(治国) 三章(治国) 四章(论道) 五章(治国) 六章(论道) 七章(修身) 八章(修身) 九章(养生) 十章(修身) 十一章(论道) 十二章(养生) 十三章(修身) 十四章(论道) 十五章(修身) 十六章(修身) 十七章(治国) 十八章(砭时) 十九章(治国) 二十章(修身) 二十一章(论道) 二十二章(修身) 二十三章(治国) 二十四章(修身) 二十五章(论道) 二十六章(修身) 二十七章(治国) 二十八章(修身) 二十九章(治国) 三十章(议兵) 三十一章(议兵) 三十二章(论道) 三十三章(修身) 三十四章(论道) 三十五章(论道) 三十六章(治国) 三十七章(治国) 下篇 三十八章(砭时) 三十九章(治国) 四十章(论道) 四十一章(论道) 四十二章(论道) 四十三章(治国) 四十四章(养生) 四十五章(修身) 四十六章(养生) 四十七章(修身) 四十八章(治国) 四十九章(治国) 五十章(养生) 五十一章(论道) 五十二章(修身) 五十三章(砭时) 五十四章(修身) 五十五章(修身) 五十六章(治国) 五十七章(治国) 五十八章(治国) 五十九章(修身) 六十章(治国) 六十一章(治国) 六十二章(修身) 六十三章(修身) 六十四章(治国) 六十五章(治国) 六十六章(治国) 六十七章(修身) 六十八章(议兵) 六十九章(议兵) 七十章(修身) 七十一章(修身) 七十二章(治国) 七十三章(治国) 七十四章(砭时) 七十五章(砭时) 七十六章(修身) 七十七章(砭时) 七十八章(修身) 七十九章(治国) 八十章(治国) 八十一章(修身) N2 - 内容简介 《老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台双峰并峙,是先秦家学派的代表性着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传统的顺序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而1973年发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老子》帛书,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可能是古本的顺序。历史上为《老子)作注者甚多,最早的注解是《韩非子•解老),后来重要的有晋王弼的《老子注)和假托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等。收入《诸子集成》的是王弼《老子注》和清魏源《老子本义》,今人高亨《老子注译》、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等,都可供参考。 《老子》五千言,篇幅不长,论述精闢,意义丰富,思想深邃。其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包括砭时、议兵)和修身(包括养生),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尽管《老子》的行文隐讳曲折,正言若反,扑朔迷离,飘忽不定,但是其思想学说始终如一,贯彻到底,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ER -